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 | 2023世界遗产对话第二期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回顾

6月10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值此之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ICOMOS China、中共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此次面向公众的活动“2023世界遗产对话”(第二期),以线上腾讯会议、平台直播结合线下平遥会场的形式进行。本次活动由阮仪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平遥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携手平遥县人民政府与青年艺术家团队,开始着力于探索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创新传播和教育模式,通过创作从“儿童本位”出发的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科普故事绘本,以及开发基于绘本的多场景应用的公众传播与遗产教育活动,希望提升青少年儿童以及更广泛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感知与思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培育孩子们的“文化自信自强”。


本期对话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标,邀请到来自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教育、遗产传播、绘本研究与创作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与资深实践者,聚焦“活态遗产的公众传播与遗产教育”这一主题展开跨界对话,同时面向公众直播,一起探讨促进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会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执行主任邵甬女士,中共平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女士分别代表活动主办方致欢迎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OMOS China)副理事长姜波先生作主题演讲。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周刊主编齐欣先生,少年儿童出版社资深编辑、知名绘本研究专家费嘉先生,壹勺文化创始人、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执行长田晓耕先生,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女士,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创始人彭婧女士,旅法插画师孙艺萌女士分享了各自的专业实践与思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研究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OMOS China)秘书处主任燕海鸣先生参与圆桌讨论。现场还有来自山西省和平遥县的领导、专家,同济大学和山西大学师生参会。


本期对话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项目专员刘真老师主持。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邵甬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文化遗产是有公共属性的,对遗产的保护具有非常强的公共利益性,同济大学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机制和路径,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历史文化遗产持续焕发活力。


王艳部长则提到,平遥县委、县人民政府特别关注古城遗产的公众性和生活性,只有将活态遗产与非遗文化联系起来,找到更多元的参与者与参与方式,才能真正的传承古城的精神内核。


姜波老师“历史城镇与活态遗产”为题,从“城市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功能延续是对遗产的最好保护”、“档案是遗产的灵魂”、“非遗是活态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侧面”、“历史城镇是活态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这五个方面浅谈了活态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核心理念。


在6分钟演讲环节,齐欣老师浅谈了“遗产传播的三个趋势”,即交叉、叠加与复合的传播空间视野,传播个体、群体和团体即将迭代,描述“美”的能力;


费嘉老师“普及传播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儿童本位”为题,从“深入浅出—潜移默化—举一反三”三阶段分享了做儿童知识传播的思路,强调要站在儿童能够理解和感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重;


田晓耕老师“地方文化遗产微创新——以平遥古城为例”分享了《我在平遥长大》系列绘本的创作理念、原则、历程以及作品中的儿童观;


丁枫老师“去旅行不如去修房”为题分享了她对青年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的一些思考,她认为工作营是一个青年人学习文化遗产的地方、一个文化交流的地方、一个通过遗产链接不同人群的地方、是链接遗产地和外部世界的一座桥梁;


彭婧老师“青年参与乡土文化保育的行动探索”为题,分享了促进青年人参与遗产保护行动的方法、路径和持续激发青年行动的成长模型;


孙艺萌老师则从“百年小店遗产的记录与传播——旅法插画师的日常实践”出发,从一个旅居法国的中国插画师视角,浅谈了她对法国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实践,她认为百年小店和它背后的人、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是城市文化的瑰宝,用插画艺术去记录,也是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做贡献的一种方式。




圆桌讨论环节由邵甬教授主持,线上和线下的嘉宾们就“文化遗产公众传播的最大难点”等问题,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视角谈了各自的体会。


邵甬教授也在最后的总结与感谢环节提到,将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和公众更好地链接起来,需要有“桥梁”发挥作用,其中的工作方法可以有很多创新性,希望这个话题可以继续探讨。


本期对话的嘉宾发言精华摘要将于一个月内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相关链接

预告 | 2023世界遗产对话第一期

预告 | 2023世界遗产对话第二期:活态遗产的公众传播与遗产教育

预告 | 《我在平遥长大》儿童绘本原画展今日开幕



- END -


供稿:刘真

排版:张明珉(实习)

编辑:徐一宁(实习)




微信号:whitrap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亚太遗产中心(WHITRAP)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国际机构(Category 2 Centre),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机构。它服务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及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致力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由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分中心构成。上海分中心(同济大学承办)主要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项目,包括城镇、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建筑群/建筑遗址保护以及文化景观保护等;北京分中心(北京大学承办)主要负责自然遗产保护、考古发掘与遗址管理以及文化景观管理;苏州分中心(苏州市政府承办)主要负责传统建筑技术和修复、保护材料分析以及历史园林的修复与维护。
     中心轮值秘书处现设于上海,主要负责根据中心理事会确定的计划和指示,协调和指导中心工作。
轮值秘书处联系方式:
TEL:(+86) 21 6598 7687 转 8020
FAX:(+86) 21 6598 2058
E-mail:sec@whitr-ap.orgWebsite:www.whitr-ap.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亚太遗产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